有效信息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主旋律
发布日期: 2016-07-01 21:22 浏览量: 683

“互联网+教学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有效信息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旋律,了解并奏响这一主旋律是所有教师的当务之急。

最近几年,无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何聚厚老师都做了大量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同时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他对于如何设计在线课程,以满足时代学生的需求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导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并颇具开创性地为该课程定制了C语言程序自动评价功能。

记者:在您看来,MOOC、翻转课堂等诸如此类的在线课程建设的难点在哪里?

何聚厚:我认为这些课程的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问题。很多教师很难从传统教师以教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时经常“混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是教师无法很好地基于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等实施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理解在线教学流程及要求的基础上,能否“得法”,即构建与自己的教学特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一点,考验的是教师的学科讲授能力与专业能力。三是微课的制作与网络课程的建设问题。教师自主制作微课并建设网络课程,更适合现在大范围在线教学的推广应用。

记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您认为教师们应如何看待MOOC、翻转课堂?

何聚厚:对于教师而言,“互联网+教学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小学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抓手进行教学实践,而MOOC、翻转课堂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有效信息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旋律。

记者:MOOC平台一定要有开放性,您建议加一些插件进去,对功能进行扩展。在这方面,您是否有实践经验可以共享?

何聚厚:MOOC平台是一个通用平台,对于一些课程,如实践性、实验类课程等的个性化需求,应该能够允许个性化功能的定制。比如我们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定制的C语言程序自动评价功能,学生提交的程序能够在后台进行编译,并给出运行结果和运行时间,或给出错误提示信息。该功能一方面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使用任何终端设备进行编程,快速实现自我评价。我们下一步计划把程序设计与游戏结合,通过程序设计个人或小组编程竞争,提升程序设计的趣味性。

记者:《C语言程序设计》是您指导其他老师开设的MOOC课程。这门课程的反馈如何

何聚厚:学生刚开始比较排斥,后来习惯了,喜欢上了编程,因为每次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都有挑战性,自己的学习可以自己做主,学生喜欢自定节奏的课前任务学习模式。老师也反映,课前任务学生边看微课边练习,课堂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项目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上课更加轻松,进度明显加快。


翻转课堂更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记者:您认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什么?是要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什么问题?

何聚厚:翻转课堂教学从流程上看,似乎是把教师的讲授变成了学生看视频,甚至很多教师质疑:是不是课前学生看了视频,课堂中就只剩下做作业了?通过长期实证研究,基于国情,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思维型课堂构建理论等为指导,我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中小学和大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除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定位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理解上。

记者:翻转课堂、微课、MOOC里面都有微视频,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问题,您能介绍一下微视频是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何聚厚:由于学习者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的差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同一教学空间、同一讲课节奏、同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时间实施课堂教学,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通过“微课+学习任务评价”的方式,学习者基于个性化需求和个人学习空间,自定学习节奏,自主评价并进行个性化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对于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是精熟学习理论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与人人皆学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相适应的。

记者:技术与制作在线课程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才可以?

何聚厚:我所在的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用简单的信息技术支撑并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作为目标。我们设计的教学解决方案、产品要让教师、学生能够“简单”使用,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比如使用网络摄像头或手机+蓝布制作微课,基于手机的虚拟现实教学场景构建和虚拟现实实验,基于免费平台构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等。

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目前的技术已经不是阻碍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进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记者:您对未来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或开设MOOC课程的教师有什么建议?

何聚厚:如果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或开设MOOC课程,首先需要明确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学习者群体的特点、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现状。

其次基于课程特点和自己的授课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分别基于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进行重构,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标

再次,在无技术障碍的前提下,尝试个人自主制作教学微视频。

最后,希望教师们多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同一学校的教师可以建立“教学能力提升共同体”定期开展活动,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创建人人皆学环境需各方转变观念

记者:您说过,人人皆学的学习环境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您觉得应该怎么改变?主要是改变教师的角色吗?

 

何聚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对人才专业化需求的提高,人人皆学首先体现在每个人要树立终学习的理念,其次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人人皆学则要求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惠及每个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人人皆学,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在教育理念方面,要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与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考核方式。对于在职学习者而言,MOOC或SPOC课程是非常好的学习选择;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式教学,更适合学校教学。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有可无,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虽然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但知识的深度学习还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要从传统课堂中知识的唯一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与服务者,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化为身边的指导者。

记者:在您看来,MOOC、翻转课堂等诸如此类的在线课程建设的难点在哪里?

何聚厚:我认为这些课程的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问题。很多教师很难从传统教师以教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时经常“混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是教师无法很好地基于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等实施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理解在线教学流程及要求的基础上,能否“得法”,即构建与自己的教学特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一点,考验的是教师的学科讲授能力与专业能力。三是微课的制作与网络课程的建设问题。教师自主制作微课并建设网络课程,更适合现在大范围在线教学的推广应用。

记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您认为教师们应如何看待MOOC、翻转课堂?

何聚厚:对于教师而言,“互联网+教学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小学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抓手进行教学实践,而MOOC、翻转课堂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有效信息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旋律。

记者:MOOC平台一定要有开放性,您建议加一些插件进去,对功能进行扩展。在这方面,您是否有实践经验可以共享?

何聚厚:MOOC平台是一个通用平台,对于一些课程,如实践性、实验类课程等的个性化需求,应该能够允许个性化功能的定制。比如我们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定制的C语言程序自动评价功能,学生提交的程序能够在后台进行编译,并给出运行结果和运行时间,或给出错误提示信息。该功能一方面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使用任何终端设备进行编程,快速实现自我评价。我们下一步计划把程序设计与游戏结合,通过程序设计个人或小组编程竞争,提升程序设计的趣味性。

记者:《C语言程序设计》是您指导其他老师开设的MOOC课程。这门课程的反馈如何

何聚厚:学生刚开始比较排斥,后来习惯了,喜欢上了编程,因为每次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都有挑战性,自己的学习可以自己做主,学生喜欢自定节奏的课前任务学习模式。老师也反映,课前任务学生边看微课边练习,课堂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项目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上课更加轻松,进度明显加快。


翻转课堂更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记者:您认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什么?是要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什么问题?

何聚厚:翻转课堂教学从流程上看,似乎是把教师的讲授变成了学生看视频,甚至很多教师质疑:是不是课前学生看了视频,课堂中就只剩下做作业了?通过长期实证研究,基于国情,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思维型课堂构建理论等为指导,我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中小学和大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除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定位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理解上。

记者:翻转课堂、微课、MOOC里面都有微视频,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问题,您能介绍一下微视频是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何聚厚:由于学习者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的差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同一教学空间、同一讲课节奏、同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时间实施课堂教学,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通过“微课+学习任务评价”的方式,学习者基于个性化需求和个人学习空间,自定学习节奏,自主评价并进行个性化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对于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是精熟学习理论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与人人皆学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相适应的。

记者:技术与制作在线课程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才可以?

何聚厚:我所在的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用简单的信息技术支撑并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作为目标。我们设计的教学解决方案、产品要让教师、学生能够“简单”使用,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比如使用网络摄像头或手机+蓝布制作微课,基于手机的虚拟现实教学场景构建和虚拟现实实验,基于免费平台构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等。

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目前的技术已经不是阻碍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进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记者:您对未来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或开设MOOC课程的教师有什么建议?

何聚厚:如果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或开设MOOC课程,首先需要明确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学习者群体的特点、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现状。

其次基于课程特点和自己的授课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分别基于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进行重构,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标

再次,在无技术障碍的前提下,尝试个人自主制作教学微视频。

最后,希望教师们多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同一学校的教师可以建立“教学能力提升共同体”定期开展活动,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创建人人皆学环境需各方转变观念

记者:您说过,人人皆学的学习环境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您觉得应该怎么改变?主要是改变教师的角色吗?

 

何聚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对人才专业化需求的提高,人人皆学首先体现在每个人要树立终学习的理念,其次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人人皆学则要求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惠及每个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人人皆学,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在教育理念方面,要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与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考核方式。对于在职学习者而言,MOOC或SPOC课程是非常好的学习选择;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式教学,更适合学校教学。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有可无,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虽然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但知识的深度学习还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要从传统课堂中知识的唯一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与服务者,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化为身边的指导者。